行香子·秋入鸣皋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堪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相媲美,表现辞官归隐,陶醉于自然佳趣,把酒当歌,逍遥自在,生活优然闲适,心情超然物外的好词,历来为词论家所推崇。

  上片以景语起:“秋入鸣皋,爽气飘萧”,八字画出一幅山中秋日图。“鸣皋”,指古老的鸣皋山(在河南嵩县东北,传说古有鹤鸣于此,故曰鸣皋山)。秋天来到了古老的鸣皋山,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挂衣冠,初脱尘劳”,词人刚刚从沉闷、压抑的官场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面对秋日山中舒爽怡人的自然景象,怎能不心情愉悦?

  “初脱尘劳”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归隐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写词人凭窗远眺,由朝至暮,又由暮至朝,看尽了峰恋叠嶂的明暗变化。这里不仅是写山,更是衬人。词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是非常细致入微,凝神专注。正是因为他“看尽昏朝”所以才有了“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的感悟。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时看山,感觉山很低;而至天晴,山色明朗,历历在目,又如在眼前;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现,又觉山峰高耸入云,巍峨直立,给人以高感。清代况周颐怀为这三句“尤传山之神,非入山甚深,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想古今中外写山之句,也确实未有能出其右者。下片转入写人,是词人自我形象的描摹。他闲适自得,遇村辄饮。“醉模糊”形象地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高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信手挥毫”;他才不管什么功名利禄,意到笔到,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即逍遥)”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

  就艺术特色而言,此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且用词精妙,凝炼自然,如上片“夜山低”三句,下片“乐”“能”“也”三字,均是如此,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颇多锤炼,仔细体味,真是意境悠远,也使读者看出了词人的匠心独运。

  词作者许古,是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性嗜酒,平生好为及书,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这首词就是他归居后所作,也是他潇洒闲适,不拘形运的个性的真实写照。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3534.html

到京师

到京师
朝代:元代 作者:杨载 原文: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相关赏析 简析 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一声清脆的鸟叫声从柳梢枝头传来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静,仿佛给诗人带来了人生...

【黄钟】愿成双_梅脸退,柳

【黄钟】愿成双_梅脸退,柳
朝代:元代 作者:顾德润 原文: 梅脸退,柳眼肥,雨丝丝开到茶蘼。一春常是盼付佳期,不觉的香消玉体。 【幺】忒风流姝媚忒聪慧,怎生般信绝音稀?叮宁杜宇那人行啼,冷落了秋千月底。 【出队子】科场不第,出落着个三不归。长安花酒价如泥,不信敲才主仗得,似恁般情怀说向谁? 【幺】到中秋左右还相会,见他时擘破面皮。紫泥宣于我甚便宜,青楼梦因谁没鉴识,且受回禁持悔甚的。 【尾】海...

踏莎行·闲游

踏莎行·闲游
朝代:宋代 作者:刘将孙 原文: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相关赏析 赏析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