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相关翻译
注释
⑴湓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⑵散花洲:古战场。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岛上,武昌人以其地为吴王散花...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送别友人王彦猷的酒席上,作者写了这首词。上片写依依惜别,下片发人生感喟。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是对友人归程的预测。从江北登上归舟,可以重新见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从江北登程,去向江南。“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一处江北,一处江南,数年不能相聚,在依稀的别梦中,韶华逝去,岁月蹉跎,鬓生白发,脸增衰容,人就变得越来越老了。白居易:“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苏轼诗:“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意境有相似之处。但白、苏诗主要寄托了对江南的怀念,而作者这首词抒发的主要是对友人的眷念。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过片以后,主要是抒发对人生飘泊聚散无常的感喟。这里作者选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一是把“人”比作“岭头云”,飘忽变幻,聚散无常;二是把“君”比作“孤云”,飘泊在外,何处归宿?“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陶潜《咏贫士诗》),处境之凄凉落寞可见一斑;三是把“我”比作“离群雁”,孤雁失群,凄惶哀鸣,“一声何处离群雁,那向江村静处闻”(戴复古诗),与孤云的况味可说毫无二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这种感慨,是作为带有普遍性的人生规律来认识的。这种认识,固然有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分手在即引起的怅惘这种直接原因,但终究也反映了作者消极伤感的情绪。
作者同时还有一首同词牌的《再和彦猷》,意境、情调同本词大致相仿,录以备考:“霜叶下孤篷,船在垂杨岸。早是凄凉惜别时,更惜年华换。别酒解留人,拚醉君休管。醉里朱弦莫漫弹,愁入参差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