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二首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两首少有被同选的,多是选了第二首。至于为什么,不妨将这两首统一说完后再做分析。(一)中提到了个娄敬。这娄敬是汉初时人。他最早一个劝说后来的高帝刘邦建都长安,占得地利之优,因此被赐以刘姓,且封为建信侯。后称之为刘敬。汉初那个时候匈奴兵强,他曾提出和亲之策,并迁徙原六国贵族后代及豪强大族十万余人充实关中(今东西横贯陕西、北经西安的渭河流域地区),以增实力。历史对其当时的这个举措是肯定的。但此诗对这个故事是持否定态度的。该诗先在上一联赞颂了武力靖边、匈奴归降的一剑横行之功,而后是讽刺汉高祖刘邦诈夸娄敬的和亲之策,卑下地将汉之公主嫁与匈奴王单于。搞清了这是一首和亲靖边的讽刺诗,也就弄清了为何屡屡被漏选。原来人们对边事的处置天然的存有尚武意识,也天然的鄙视和亲靖边,似乎那是一种掉大价的举动。(二)则较之(一)浅明了许多,只是里面也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候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 “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返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总觉得不是那么太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也就没啥费解的了。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方才说过的那个典故---不回玉门关了,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我以为,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1742.html

【双调】沉醉东风_秋景挂绝壁

【双调】沉醉东风_秋景挂绝壁
朝代:元代 作者:卢挚 原文: 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对酒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傍人笑我。 避暑 避炎君频称竹榻,趁新凉懒裹乌纱。柳影中,槐阴下,旋敲冰沉李浮瓜。会受用文章处士家,午梦醒披襟散发。 举子 辞辛苦桑枢瓮牖,夸荣...

乳燕飞

乳燕飞
朝代:宋代 作者:徐经孙 原文: 一雨炎□洗。似天知、溪山佳处,玳筵珠履。六十年前今朝庆,门左桑弧蓬矢。也似恁、郁葱佳气。绿鬓童颜春未老,问寿星、模样君真是。新甲子,从头起。应门有子能承志。总人间、皱眉底事,不关君耳。看不日孙枝毓秀,衮衮教人满意。更又报、门阑多喜。饱受人生真富贵,便蟠桃、三熟堪弹指。知几个,千秋岁。 ...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因甚为他成僝僽?毕竟是春迤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相关翻译 注释 ①风飐(zhan)柳:风吹动柳条。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 ②僝僽:忧愁、烦恼。③迤逗:挑逗、引诱、惹起等意。④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⑤词牌名汪刻本作〈四犯令〉。上片「迤逗」袁刻、汪刻本作「拖逗」。下片「盼到园花铺似...

【中吕】朝天子 秋夜吟

【中吕】朝天子 秋夜吟
朝代:元代 作者:李致远 原文: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 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作者介绍 李致远 李致远,生平事迹不详。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未》。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