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行 / 宣州清溪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秋后李白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李白游清溪作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

  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1705.html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参考翻译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此调有平仄两体,...

【双调】殿前欢 自乐

【双调】殿前欢 自乐
朝代:元代 作者:景元启 原文: 自由仙,对西风篱下醉金船。葛巾漉酒从吾愿,富贵由天。与渊明和一篇,君休羡,省部选乌台荐。好觑桐江钓叟,万古名传。  自由仙,据胡床闲坐老梅边。彤云变态时舒卷,改尽山川。叹蓝关马不前,君休羡,八位转朝金殿。恰便似新晴雪霁,流水依然。 梅花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

红线毯

红线毯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