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离别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像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写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1514.html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相关翻译 注释 ⑴上已:农历三月三日。⑵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⑶相将:相随。...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朝代:唐代 作者:刘长卿 原文: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注释⑴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

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

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
朝代:清代 作者:王国维 原文: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 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作者介绍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