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6-77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1466.html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朝代:宋代 作者:司马光 原文: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相关赏析 赏析 《阮郎归》又名《宴桃源》、《醉桃源》、《碧桃春》等,此词咏其本意。典出汉刘晨、阮肇遇仙之事,此调常用来写冶游、艳遇,这首词也是如此。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写一叶渔舟,于无意间进入春山仙境,领略到与人世间不同的...

柳绝句

柳绝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双调】殿前欢 自乐

【双调】殿前欢 自乐
朝代:元代 作者:景元启 原文: 自由仙,对西风篱下醉金船。葛巾漉酒从吾愿,富贵由天。与渊明和一篇,君休羡,省部选乌台荐。好觑桐江钓叟,万古名传。  自由仙,据胡床闲坐老梅边。彤云变态时舒卷,改尽山川。叹蓝关马不前,君休羡,八位转朝金殿。恰便似新晴雪霁,流水依然。 梅花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

长相思·花深深

长相思·花深深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东甫 原文: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呜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花深深。柳阴阴。”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绘大自然之春光。其实不然。“度柳穿花觅信音。”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觅字下得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