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记导读

导读

作者:佚名

  到杭州游灵隐寺,用得上“热闹”二字。人流、香火、音响,加上火辣辣的太阳。到哪里找一个凉快清爽的去处呢?那就出寺门往西行,去冷泉亭。

  冷泉亭最可人的,是枕在一条潺潺流淌的清溪之上。亭双层方形,黛瓦丹柱,由16根圆柱构成一个开敞、宽阔的空间。来到亭中,会立刻感到心如澡雪、通体舒服。清代文人江亢文有两句咏亭的,大可玩味:“莫道炎威可炙手,云林尚有冷泉亭。”  冷泉亭历史悠久,它最早建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正在杭州做太守。原亭早已不存,现在人们看到的亭是清代人仿原物格调重修的。原来的亭建在水塘中央,据白居易记载,它“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位置与环境想来比现在优佳得多。不过,人以文传,物以文传,今天游杭州的人能领略冷泉亭,并且思通千载,想象当年清幽的人情风物,仍然要感念大诗人,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篇极难得的文章《冷泉亭记》。  作此文时候,白居易已51岁。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他受朝廷诏命,来到杭州做刺史。他一心要为百姓造福,多做有实效的事,主持修筑了白沙堤,至今西湖的白堤仍是对他精神与业绩的纪念。这时期的白居易,虽然仍怀抱他一生坚持的“兼济”之志,可是经过多年历练,精神倾向上已趋于冷静,崇尚古贤“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境界,能够在对人对事上“寓热于冷”。他认真地操持建冷泉亭,同时把自己的情思志趣映射到实物上,这些都可以在他为冷泉亭所写的文字上透露出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1272.html

【商角调】黄莺儿_寓僧舍秋色

【商角调】黄莺儿_寓僧舍秋色
朝代:元代 作者:睢景臣 原文: 寓僧舍 秋色,秋色,几声悲怆,孤鸿出塞。满园林野火烘霞,荷枯柳败。 【踏莎行】水馆烟中,暮山云外,泊孤舟古渡侧。息风霾,净尘埃,宝刹清凉境界。僧相待,借眠何碍? 【垂丝钓】风清月白,有感心酸不耐。更触目凄凉,景物供将愁闷来。月被云埋,风鸣在籁。 【应天长】憎舍窄,蚊帐矮,独拥单衾,-宵如半载。旧恨新愁深似海。情缘在,人无奈,几般儿可怪。 【随煞】促...

长干行二首

长干行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未尝 一作:尚不)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