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即事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首(引庾信《拟咏怀》)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对比)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1147.html

溪居即事

溪居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崔道融 原文: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注释1.溪居:溪边村舍。2.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3.系(jì):栓,捆绑。4.却关:打开门...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朝代:宋代 作者:朱淑真 原文: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我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 注释榭...

谒金门·花过雨

谒金门·花过雨
朝代:宋代 作者:李好古 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相关翻译 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觅:寻找。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侯万户:万户侯。... 相关赏析 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

晚晴

晚晴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注释夹城 :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