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相关翻译

译文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

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

作者介绍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商调】二朗神

【商调】二朗神
朝代:元代 作者:高明 原文: 秋怀从别后,正七夕穿针在画楼,暮雨过纱窗凉已透。夕阳影里,见一簇寒蝉衰柳。水绿香人自愁,况轻拆鸾交凤友。合得成就,真个胜似腰缠跨鹤扬州。  【前腔】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争奈话别匆匆,雨散云收?一种相思分做两处愁,雁来是音书未有。合前  【集贤宾】西风桂子香韵幽,奈虚度中秋。明月无情穿户牖,听寒蛩声满床头。空房自守,暗数...

代父送人之新安

代父送人之新安
朝代:明代 作者:陆娟 原文: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相关翻译 注释 毵毵(sānsān),形容柳条细长柔软。... 相关赏析 鉴赏 题中“代父”当指代父亲作送别诗,不是代父送客。“新安”是歙州(今安徽歙县)的别称。明万历年间于广东新设新安县,那已是陆娟之后的事情。这首诗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

秦妇吟

秦妇吟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

鹊桥仙·纤云弄巧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暗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