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1、 李红. 唐代闺怨诗研究[D]. 暨南大学 2002 2、 张明非. 读唐代闺怨诗[J]. 古典文学知识. 1998(03)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0112.html

【双调】折桂令_村庵即事掩

【双调】折桂令_村庵即事掩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村庵即事 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分茶。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 崔闲斋元帅席上 绣帘开语燕呢喃,柳眼青娇,杏脸红酣。春日迟迟,香风淡淡,相府潭潭。环粉黛犀梳玉辔,引儿孙竹马青衫。坐客江南,妙舞清歌,阔论高谈。 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容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

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

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刘末同关末、张飞,领卒子上)(刘末云)桑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覆作竹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旺气家。某姓刘,名备,字玄德。大树楼桑人也。某有两个兄弟,二兄弟蒲州解良人也,姓关,名羽,字云长。三兄弟涿州范阳人也,姓张,名飞,字翼德。俺三人结义在桃园,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当日死。俺自破黄巾贼、诛吕布之后,英雄各占...

【双调】蟾宫曲_碧波中范蠡

【双调】蟾宫曲_碧波中范蠡
朝代:元代 作者:卢挚 原文: 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蘋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奴耕婢织生涯,门前栽柳,院后桑麻。有客来,汲清泉,...

湘江秋晓

湘江秋晓
朝代:清代 作者:刘道著 原文: 爽气荐金风,新凉入衣袂。 朝露流青桐,旭日光生媚。 轩窗坐临江,烟影浮轻翠。 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 双鸥浴回波,蹴荡晴光坠。 风帆云外来,隐见都深致。 渔网次第张,钓饵各呈技。 苟得亦偶然,贪求本无谓。 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 幽怀本不穷,况当心目费。 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 相关翻译 注释 [1]荐:频之意。言金风频送爽气。金风:西风。[2]桐:指梧桐...